师资培训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- 师资队伍 - 师资培训

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开展机器人实操培训 助力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

时间:2025-09-10

9月5日,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在一实训楼A304开展机器人多功能实训平台操作培训,智能制造系与软件技术系十多名专业教师参与培训。此次培训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前沿技术,通过“理论+实操”一体化教学模式,助力教师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、调试及综合应用技能,为深化产教融合、培养高技能人才注入新动能。


微信图片_20250919105555_262_33 


培训依托学院新引进的ZH-ROBOT-05工业机器人多功能实训平台开展。该平台集成六轴工业机器人、多功能夹具和模块化实验台,支持上下料、码垛、喷涂、视觉识别等典型应用场景,覆盖TCP标定、轨迹规划、离线编程等核心教学与训练内容。企业工程师结合真实案例,重点演示了机器人轨迹规划、工件坐标系建立等操作,并围绕新能源汽车电池产线中的上下料工艺进行了专项讲解。


d5e3b81eb169038408b3cf0d374a9010 


“实训设备高度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,有助于教师理解机器人在智能产线中的协同作业机制,”智能制造系副主任陈俊杰表示,“接下来我们将在《机器人视觉技术及应用》等课程中增设机器视觉联动、复杂任务调试等模块,把更多企业真实需求融入教学,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”


微信图片_20250919105556_263_33 


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,学院今年7月曾组织教师赴湖南吉利湘潭闪聚电池有限公司开展实践锻炼,学习新能源电池制造过程中的机器人焊接、智能检测等关键技术。软件技术系主任方更生深有感触:“我们在企业现场看到机器人与MES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至关重要。这也启发我们在《自动识别技术》课程中新增工业数据采集实验,增强学生的数字化应用能力。”

 

院长胡斌梁在培训总结中强调,教师要主动对接产业技术变革,积极推进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。“比如可以将电池产线机器人运维典型任务转化为故障诊断、参数调优等教学模块,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。”目前,学院正在构建“岗课赛证”融通人才培养模式,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、电工等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,并计划与吉利控股集团合作共建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”,开设“机器人运维工程师”订单班,推动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。

 

学院下一步将逐步扩大培训覆盖面,围绕数字孪生、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维等新方向,持续开展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教师的专项技能提升活动,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,为湖南省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坚实人才支撑。


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