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新闻

学校动态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- 学校新闻 - 学校动态

普通话宣传周|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,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

时间:2025-09-18

为了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普及,经国务院批准,自1998年起,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(简称推普周)。2025年9月,我们迎来了全国第二十八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。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“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,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。


  

  

01

什么是普通话?


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,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,是我国的通用语言。它的科学定义是这样的: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,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,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。所谓普通,不是“普普通通”,而是“普遍”和“共通” 的意思。它既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用语,也是我国对外进行国际交流的标准语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规定:“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。”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》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。



02

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?


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。拥有统一的国家通用语,事关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,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。我国《宪法》明确规定“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”,使用普通话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利,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础。

首先,我国是多民族、多方言的国家。普通话不仅是各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,还能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力,促进共同发展。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,全国市场日益统一,商品与人员流动频繁,普及普通话有助于保障交流畅通,推动经济社会协同进步。

其次,进入信息化时代,计算机处理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、办公及日常生活。这些技术多以普通话为基础进行开发与应用,掌握标准普通话成为高效使用现代科技的重要前提。

再次,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,汉语已成为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。推广普通话能够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,提升我国的全球影响力。最后,对社会而言,各行业对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,普通话等级证书也逐渐成为就业准入的重要条件。学好普通话,对大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。



03

普通话与方言


推广普通话,并不是要取消方言。作为标准语,普通话高于方言,对方言起示范作用;方言则从属于普通话,向普通话靠拢,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会与普通话并存。方言和方言文化主要是为方言地区群众服务的,是各地人民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。在当今社会里,普通话必然是主体,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,不能削弱。而方言及其文化的存在也将会使中华文化更加繁荣丰富。



04

如何说好普通话?


1.提高认识,激发兴趣

学好普通话,首先要认识到它不仅是全国通用语言,更是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工具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,流利的普通话能显著增强个人的沟通能力和竞争力。普通话语音优美、表达规范,掌握它既能提升交流效率,也带来语言美感。真正理解普通话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,自然会产生学习兴趣,而兴趣正是学好普通话的首要动力。


2.利用资源,坚定信心

普通话学习融入日常,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任务。我们可借助多种资源提升能力:留意周围人的表达,通过广播、电视学习规范用语,利用网络和电话交流辨析不同口音。在不断接触和模仿中,逐步改善自身水平。只要耐心观察、积极借鉴,就能建立信心,而信心正是坚持学习的坚实基础。


3.巧用方法,突破难点

普通话与方言差异最大的是语音。要突破难点,需从听辨和发音两方面入手:掌握字词标准音,纠正方言影响,提高语音分辨力。发音与正音相辅相成,既要了解发音部位和方法,也要借助《汉语拼音方案》等工具,总结对应规律,运用偏旁类推、辨音字表等方法系统学习。


4.持之以恒,贵在坚持

学好普通话关键在于日常持续实践。仅靠短期学习难以见效,必须养成常听、常说、常练的习惯。在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,不断自我纠正和改进,才能逐步提升表达水平,最终使其成为自然、流利的沟通工具。唯有持之以恒,才能真正掌握普通话。


首页快速导航